天貓發布的消費大數據統計顯示,過去一年里搜索國貨相關商品的用戶增長約14.73%。互聯網沖擊下逐漸零散的渠道與不斷崛起的新消費人群給美業市場帶來新的機遇。面對消費市場的變化,美業國貨品牌該如何抓住機遇、突出重圍?
國貨回潮:消費市場變化帶來機遇
在2018年電商銷售榜單上,不少國貨化妝品品牌的亮眼成績還是給行業帶來諸多驚喜。在一些社交平臺上,國貨產品屢屢被提及,不少產品還成為消費者口中的“國貨之光”。根據數說故事發布的統計,2018年下半年,國貨化妝品的討論熱度不斷上升,聲量比上半年增長了13.5%。
對于新國貨世代的來臨,諾斯貝爾行政總裁范展華認為,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自己的眼光更自信,注重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另一方面,國內的品牌制造商也已經可以生產出顏值與品質俱佳的產品,可以滿足消費市場的需求。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制造的水平也不斷獲得認可。中國美妝供應鏈逐漸成熟穩定,原料、包材、設備、設計、創意等配套行業已在中國匯聚和發展。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正在逐漸加強。
挑戰依舊,美業國貨品牌如何突圍
雖然國貨化妝品品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但面臨的挑戰依然艱巨。強勢的外資品牌憑著資金與積累的優勢,仍然是不容小覷的力量,而近年來它們也在逐漸摸索新的增長路徑以適應新的市場變化,留給國貨化妝品的“超車”空間越來越小。在政策上,外資品牌的非特殊化妝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流程簡化了,進入時間也縮短了,未來中國市場上將有越來越多的競爭者。